既保护修缮又活化利用,让济南老建筑“活”在当下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老建筑,每处历史建筑也都隐藏着这座城市的美好记忆。老建筑和泉水一样,都是古城济南的灵魂所在。让老建筑真正活起来、用起来,才能在保护中体现它的价值。
近日,济南市政协“唤醒老建筑,赋能新济南”专题“商量”调研聚焦济南老建筑的保护、活化、传承,寻访老建筑,开展多次现场商量,并开展集中商量,就如何做好济南老建筑的科学保护、活化利用、文化传承谈感受、提建议、寄希望、话愿景,为文化济南建设凝聚共识,建言献策。
济南登记的建筑类不可移动文物有650余处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无论是现存最早的济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还是以泺源堂、历山堂,抑或是清末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遗迹,还有老舍、鞠思敏、路大荒等近现代名人故居,都是这座城市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永恒的记忆。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正门(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介绍,目前泉城济南的老建筑体量较大,登记的建筑类不可移动文物有650余处,挂牌的历史建筑和普查历史建筑有370余处,然而对这些建筑的修缮保护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不如人意。
“在棋盘街白衣庵门楼有个300年历史的无梁殿至今还没有挂牌保护。”市政协委员、山东省工业展览馆艺术总监马子恺直言道,加强老建筑保护,摸清家底是前提和基础。
现场调研中,多处破败坍塌的鞠思敏故居与重新修缮后“修旧如旧”的老舍故居形成了鲜明对比,让在场委员专家们深感痛心。“济南市老建筑产权较为分散,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能牵头做好这些老建筑的产权整合、征收、认领等工作,将所有的历史建筑都分级分类纳入保护体制。”济南老建筑文化旅游促进会会长,小广寒电影博物馆馆长李建军建议。
鞠思敏故居(图片来源于网络)
政府主导,利用多元化的手段让老建筑活起来用起来
让委员们欣喜的是,曲水亭街的不少老院落,在老建筑的活化利用上做了不少的探索。德华银行作为老济南商埠区标志性的德式建筑,自去年已完成了全面修缮,即将揭开神秘面纱,向社会公众开放,并初步考虑会将山东钱币博物馆迁建于此。
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姜波说道:“让老建筑活起来、用起来,才是对老建筑最好、最长远的保护方式。”
“科学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政府也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老建筑向公众开放,形成展览资源。”市政协委员、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进一步建议。
“结合现代的实用功能为老建筑赋能,还要找到保护优先与活化利用收益的平衡点,将公益和商业相结合,依托老建筑开展一系列文化旅游公益活动和交流论坛,丰富老建筑的功能,也让足球比分_篮球比分-波胆|直播的人走进老建筑、了解老建筑。”赋能老建筑,李建军既是倡导者,也是实践者,他主导的“小广寒”修缮改造,将始建于1904年的济南老影院从一个濒危的历史建筑演变为“小广寒”电影博物馆,开拓了老电影主题餐厅,店内收藏了百年来流行的各式电影放映机,成为老建筑得以活化利用的典型案例。
综合政协委员们和专家商量的意见,概括起来就是由政府主导,以市场化、多元化的手段来实施。活化利用不能纯粹的市场化,还要注重文化传承,甚至有时候还要在市场化和文化传承之间做出取舍。
“小广寒”电影博物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建设“文化济南”,老建筑是重要的载体
在文化传承方面,胶济铁路博物馆和蔡公时纪念馆,分别打造成了展示山东铁路发展史和弘扬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济南市邮政局主办的华夏书信博物馆,展陈大量的家书家信,市民可从中感受“家书抵万金”的厚重和浓浓的家国情怀。
华夏书信博物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过商量,委员专家一致表示:建设文化济南,老建筑是重要的载体,要深入研究老建筑的文化内涵,讲好老建筑的故事。同时利用老建筑的名气,来增强文化济南的底气,再通过产业助力,利用老建筑的历史文化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济南的文旅产业,这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