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分_篮球比分-波胆|直播:“双核”驱动 协同联动 打造省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的建议
第十一组科技特邀组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济南市重点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以东部生命科学城“药谷”、西部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医谷”两大载体为支撑,“双核驱动、东西互济”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日益显现。2021年,全市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27.01亿元、同比增长20.4%,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两大载体产业规模占比达到70%以上。
但随着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形势的变化,面对市委市政府打造四大主导产业的部署要求,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我市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两大载体,在建设发展中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信息沟通不够顺畅。两大载体之间项目引进、平台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信息无法共享。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医药企业三方主体之间有效对接不够充分,许多研发专利成果不能及时实现产业化。二是产业链接不够紧密。两大载体产业布局、产业链上下游缺少相互联动衔接,导致部分要素资源未能高效集聚,制约了全产业链的有效整合与创新发展。三是统筹推进力度不足。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研发过程周期长、投资门槛高、投入大、风险高、涉及部门多的特点,更加需要强化统筹协调、集聚优势资源、突出发展重点。为此,建议加强四个协同,发挥两大载体“双核”驱动作用,引领全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工作推进协同。在市级层面成立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牵头研究编制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决策相关重大项目,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两大载体资源整合,实现科研、平台、人才等优势资源互补共进发展。围绕产业集群培育,两大载体之间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一体推进,共同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和配套产业链,形成跨区域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生命科学城依托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制度创新和高新区科创政策优势,以研发、中试、制造为重点,辐射带动商河高端化学原料药产业园,济阳、章丘、莱芜等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及齐鲁制药、力诺医药等企业联动发展,重点打造研发、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产业研发、服务、中试、临床、制造、销售发展闭环。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以学、医、康养为重点,辐射带动平阴阿胶、玫瑰,长清中药材产业资源,以及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社会资源,重点发展医疗康养、大型医疗设备、产学研及人才培训等方向。
(二)加强要素资源协同。以生命科学城医药企业为上游研发和中游中试生产核心,以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为下游临床研究核心,推动资源要素高效联通,打造“研发-中试-临床研究”全链条协同发展模式。发挥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高端医疗机构集聚优势,完善药物临床研究支撑体系,打造专业化临床服务平台,统筹研发资源和临床资源,有效衔接企业和医疗机构开展项目合作,缩短创新产品临床研究周期。以生命科学城国家级研发平台和创新企业为核心,瞄准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最高端,全面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建立“双核”协同合作机制,增强医药企业和研发平台创新联动,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推动重大成果产业化,形成“双核”既错位发展又相互支撑的良性互动机制,实现“双核”创新研发资源和医疗资源无缝衔接,提升省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成果转化和产医融合发展水平。
(三)加强投融资体系协同。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聚焦产品研发、临床试验、应用推广等重点环节,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增强各类主体创新发展的动力。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医药产业的投入,拓宽资金渠道,提升融资能力。进一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通过IPO、发行债券等方式开展融资,鼓励已经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增发等方式扩大再融资。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创业投融资体系,拓宽中小生物技术企业融资渠道,推动国有资本积极以参股入股等方式参与创新引领,带动社会资本扩大创新企业直接融资规模。
(四)加强数字化转型协同。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优化完善产业链,推动创新生产方式、服务模式和组织形式,加速两大载体产业深度融合。东部“药谷”提高企业智能制造水平,鼓励企业创建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西部“医谷”加快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科研、教学和医药、医疗、医养产业的数字化基础。打造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新技术的应用,实现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拓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