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促进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努力推动科技同发展对接、成果同产业对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近期,市政协围绕市政府主要领导督办的《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支撑体系提升成果转移转化水平》重点提案开展月度商量,组织政协委员先后到驻济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和平台服务机构进行调研,并展开座谈讨论,为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赋能泉城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畅通供需衔接路径
实现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关键在于建立开放的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程。
齐鲁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吴衍涛表示,应当以需求为导向,实现全链条的科技创新,从产业需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现科学的问题,再搞基础研究。因此,齐鲁工业大学构建了教学、科研、产业全链的协同模式,将学校教育和专业教育这种特色实践教育相结合,构建政产学研协同模式,做好制度设计,让科研成果对接市场,同时激发老师、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位于比较高的水平。
让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需要畅通高校院所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如何畅通这个渠道,政协委员和行业代表都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省科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钊提到,应当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他建议,要发挥地方经济角色的重要作用,找到产业创新的共性需求,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实现成果转化的高效、高价值;定期邀请企业开展座谈交流,推动产业、科研、科技成果转化的线上对接;到企业进行活动推进,更加有针对性地发掘出企业在创新方向上要做的一些工作。
泰维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于希明表示,要构建科技成果以市场为导向,尤其是要围绕国家的重大战略,包括行业发展遇到的一些难点痛点堵点,结合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科技成果从0到1的突破。
增强平台支撑
科研成果更贴近市场需求,还需要搭建双方交流的平台。齐鲁工业大学副校长(副院长)、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杨美红提到,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研发、概念验证、中试、产业化应用等环节,“这个过程链条也很长,应该说平台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支撑作用,政府要引导建好、用好各类成果转化的支撑平台”。
山东大学智能创新研究院,济南晶谷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孙涛表示,中试(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是高校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里到产业化之间的关键环节,“实际上建设中试平台还是存在一些困难,比如,供需矛盾、泛化矛盾等。”孙涛说,“因此中试平台的建设,还要跟当地的产业规划、研究基础、产业基础共同规划,围绕一个方向,聚焦有效的优势资源,才能进一步取得突破。”
强化要素保障
科技成果能否在当地实现转化,除了平台支撑,离不开人才、政策、资金、管理等要素保障,强化这些要素保障,才能使科技成果实现落地。
“科技成果转化仅仅是其中一个阶段。”市政协委员、济南中科先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卫民认为,在科技成果从研发到转化的成长过程中,面对的资金、人才、市场等问题,都需要政府及科技平台的支撑,“我们认为只有把这个企业就是培养到一定的规模,才算是真正的成果转化成功”。
政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涛表示,不管是在平台,还是在高校院所或企业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特别是技术经纪人的作用价值非常明显。技术经纪人能够有力地链接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主体、各种要素,让他们增加联系的频次,降低联系的成本,提高联系的效率,产生很好的催化剂作用。
在“码上商量”平台上,围绕本次重点提案督办月度商量,不少网友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迅速融入产业和产业链,加速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及未来产业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科技成果转化依赖高效机制和显著效果,应当确保优秀成果持续贡献社会;政府需发挥引导作用,优化供需服务,保障成果顺利转化等。